美术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
美术学院“三全育人”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全面实施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大力提升我院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根据《山东理工大学深入推进“三全育人” 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建立规范、落实责任,构建具有美术学院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有社会责任、有创新精神、有专门知识、有实践能力、有健康身心”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1.强化全员育人新理念。坚持知识体系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原则,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挖掘管理、服务等岗位的育人元素,把提升学生成长成才能力作为学院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将育人工作渗透到知识传播、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中,落实到全院教职员工的职责规范中,营造全员育人氛围,形成育人工作合力。
2.建立全过程育人新机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原则,针对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从招生、学习、生活、毕业、就业等各环节入手,从体制机制完善、项目带动引领、具体操作规范、组织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把育人工作贯通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各项工作的重点和目标落在育人效果上,切实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
3.构建全方位育人新体系。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原则,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全面统筹教育教学各环节、人才培养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全方位辐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
三、主要措施
结合美术学院专业及教学特色,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管理、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构建多方面育人体系。
1.设立“育人品牌”活动,发挥品牌育人作用。美术学院各部门结合自身工作特点,推出一个育人品牌活动,通过活动的定期开展,以品牌推动育人工作。“师说”、“师者导航”活动,从教师个人发展角度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榜样育人;“科教论坛”活动,从提升学院全体教职工科研能力角度交流经验,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科研育人氛围;“学有榜样”活动,推选品学兼优的学生,树立为榜样,起到标杆育人作用。(责任人:学生科、教学科、各系室)
2.开展“一人一课一听”行动,发挥教风育人作用。美术学院以课堂教学延伸活动为基础,提倡任课教师申请公开课,每个学期,每位教师面向全院教师开设一次公开课,教师们互相走入课堂、互相听课、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促进教风建设,以教风推动育人工作。(责任人:教学科、各系室)
3.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发挥课程育人作用。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结合学院专业特点,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深入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和教学方式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责任人:教学科、各专业教师)
4.坚持科教融合,发挥科研育人作用。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建立教研一体、学研相济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科研创新平台和团队建设,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团队和科研创新训练,鼓励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带领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学科竞赛,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责任人:教学科、各专业教师)
5.注重知行统一,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推动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第二课堂成绩单等载体有机融合,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综合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完善课程、活动、竞赛、实践、研究“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示范作用;将美育、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美育和劳动教育元素,设置体现美育劳动教育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以美化人、以劳塑人。(责任人:学生科、各专业教师)
6.聚焦育心育德,发挥心理育人作用。持续完善“院系、班级、宿舍”心理危机预警防控体系,准确识别、及时发现重点关注学生个体,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对心理委员、心理联络员的培训,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艺朝艺夕”栏目科普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心随影动,护航成长”心理影院活动,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加强教学联动,发挥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作用,充分利用课堂和课下,关心关注重点学生个体,全院全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责任人:学生科、教学科、各系室)
7.坚持“三精准”,发挥资助育人作用。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采用家访和谈心谈话等方式,详细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情况,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实施动态管理;精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严格遵照国家、省、学校各类奖助学金评选条件,积极争取校友资源,设立“爱心义卖助学基金”,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精准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注重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在奖、助、贷学金评选发放环节,注重培养学生奋斗精神、感恩意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诚信意识和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责任人:学生科、教学科、各系室)
四、组织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落实学院党总支、党支部的主体责任,坚持定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师德师风工作及学生工作等运行机制,完善学院与学校协同联动、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
2.强化责任落实。学院积极配合学校牵头单位,根据职责分工主动协同推进,对照学校实施方案和“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指标,结合育人实际,制定具体制度,明确任务责任书、完成时间表和主要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