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开展“红色记忆,薪火相传”老党员访谈志愿活动

  山东理工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赋能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走进了金岭回族镇。在这个日光灿灿、雨水勤勉的季节 ,实践团队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踏进了一个又一个老党员的家中。

  下面让我们一起听听老党员的故事。

  赵厚森,男,192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金岭回族镇四村村民,1949年1月入伍,湘秋部,于194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1955年1月20日立三等功一次。1957年3月退伍。当实践团队队员们问到赵厚森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我就是想为人民服务”。赵厚森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曾担任运输兵、警卫员等职务,他穿过枪林弹雨,走过筚路蓝缕,丝毫没有半分畏惧,心里只有国家和人民。赵厚森将初心诠释在行动之中,一心为国为民,时时刻刻都将党的宗旨放在第一位。他把使命践行在岗位上,无私奉献,克己奉公,用责任与担当诠释出共产党员的风采。

  马忠芳,男,1950年9月出生,1971年5月入党。马忠芳,于1969年响应国家的号召,从初中毕业后作为一名身兼数职的工人来到金岭回族镇的生产队。尽管从学生变身为技工、收纳员、保管等多重身份,依旧没有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在大队工作时,晚上也会去夜校学习《毛主席诗词》,经常挑灯夜读,也会为学校画黑板报,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回忆起工作奋斗的过往,马忠芳显得异常激动,他滔滔不绝得描述起过往的经历,兴致勃勃地向队员们呈递荣誉证书。马忠芳表示,党员身份是一辈子的身份,革命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不管被安排到哪个岗位上,都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敢于奉献。实践团队队员们倾听老党员的红色光辉事迹,学习他们不忘初心、甘于奉献、富有担当的先进精神。


  沙凤芝,女,1943年7月出生,1966年3月入党。沙凤芝虽然没有较高文凭,但做事细致,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沙凤芝在1964年还未入党时就响应国家计划生育的号召,在金岭回族镇担任妇联副主任,到退休时已工作二十余年。身为在岗职工时认真负责,尽职敬业,身为党员起到了带头作用。并且沙凤芝特别感谢实践团队的到来,反复说党没有忘掉她,国家没有忘记她,她特别感谢党,感谢如今的幸福生活。但在我们看来,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沙凤芝老人这一代人奋斗出来的,我们作为后人、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理应怀着无尽的感恩之情做新时代奋斗精神的践行者。


  李新忠,男,1937年12月生人,中国共产党员,金岭回族镇三村村民,1966年1月份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村内担任团支部书记,一直勤勤恳恳工作,直到退休。李新忠表示:虽然现在眼睛花了,耳朵也听不清楚了,但即使这么大年纪了作为一名党员,当然要关心国家大事,时刻分析国家现状,把国家安全与稳定放在首位。我记得当时没事就坐在一起谈论各种事情。那时不像你们都有互联网,国家大事只要点一下鼠标都能知道。我们当时主要就是共享信息,每个人通过各种途径知道一点点,大家一分享就都知道了,然后大家就坐一起发表意见,其实想想对提高我们的政治素养挺有帮助的。李新忠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党,思想上坚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至死不渝,终生为党。


  毕义林,男,1929年11月生人,1950年1月入党,党龄71年,金岭回族镇三村村民。回首71年的在党历程,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始终铭记着党的章程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矢志不渝地跟党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了一生。当年19岁的毕义林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48年在与国民党的一次战斗中被炮火炸伤左臂,伤后毕义林仍然斗志昂扬,持枪与敌人英勇战斗。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毕义林被编入20军的炮团,在朝鲜境内辗转作战。据毕义林老人回忆:当时的志愿军战士穿着单薄的军装冒着冰天雪地,一把炒面一口雪硬生生地把敌人打过了三八线。自入党至今毕义林始终把党放在心中,秉承着一颗红心为人民服务。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但心中却应该时刻铭记他们为我们流的血、受的苦,铭记着今天的好日子来之不易!最后毕义林老人说:“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强大;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繁荣与昌盛;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和平与自由……” 


  老党员访谈志愿活动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种方式,优秀党员的感人事迹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要努力练就过硬本领,强信念、听党话、跟党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殷切的期待,争取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多光荣。

(责任编辑:柴鸿菲)

乐 教 好 学 和 谐 创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