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陶瓷钢笔画技艺与美育教学探讨”沙龙
11月10日上午,我院在11号教学楼204室举办了“陶瓷钢笔画技艺与美育教学探讨”沙龙,此次沙龙邀请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董善习先生,“李渝基新钢笔画艺术工作室”画家高承传先生,学院老领导、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尹干老师及学院环境设计系相关专业老师参与,沙龙由发起人环境设计系教授任允鹏主持。
沙龙开始,任允鹏简要介绍了两位艺术家及在场的老师。董善习先生就陶瓷钢笔画的起源、陶瓷钢笔画与美术的研究结合、陶瓷钢笔的艺术形式等三方面内容向在场老师们分享其心得及技法。在陶瓷钢笔画的起源中,他从此次陶博会谈起,展示了自己陶瓷技艺的学习经历与阶段性作品,讲述了自己接受美术教育的经历,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介绍了结合钢笔画自身的艺术特点、风格与陶瓷相结合的思考过程;在陶瓷钢笔画与美术的研究结合中,他指出,陶瓷钢笔画应结合陶瓷工艺,需要不断创新探索,特别像在座的各位有相当艺术修养的老师们通过一定的陶瓷工艺学习会比较容易上手并出新;在钢笔的艺术形式中,他通过作品展示的方式简单介绍了常见的几种陶瓷钢笔画形式,即钢笔淡彩、钢笔素描与钢笔速写。在此过程中,在场教师提出相关专业性技法问题,例如:勾线后的上色彩是否会覆盖原画面、其绘画中墨水的种类等,董善习老师悉心解答并分享了自己的实践心得。
随后,高承传先生介绍了普通钢笔画与陶瓷钢笔画的异同。他指出,陶瓷钢笔画和纸上作画很不一样,在纸上深入作画过程中,需要注意画面的钢笔的粗细程度与画面层次,而在瓷板上,因材质的特殊性,要注意用笔速度及反复摩擦等。同时,他结合作品向在场老师简要讲解了陶瓷钢笔画绘制过程中的特殊步骤。
随后,尹干老师发言。他表示,此次交流很有必要,学院的发展应该与地方陶琉、丝绸等特色产业联系起来,陶瓷艺术发展的关键与创作人自身基本功密切相关,要多将艺术创作运用到陶瓷上,将这项技艺发扬光大,培养更多的人才,创造更多的技艺,创作更好的作品。
会上,环境设计系教授耿庆雷结合自身钢笔画绘画经验与在场老师们分享交流;巩绪发老师就陶瓷书法问题与大家作了交流;张雅娜、王刚等老师对陶瓷墨水做了尝试,李雪松老师对陶瓷墨水的创新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尹大中、张光远老师对陶瓷绘画、花釉等美育项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老师们纷纷发表看法,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氛围浓烈。
最后,任允鹏总结发言说,陶瓷钢笔画作为新兴的陶瓷艺术形式应当深入广泛地推广下去,学院发展应当与当地陶琉等特色产业结合,请进来、走出去,与地方深度交流与融合,形成学校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形成校城融合的良性循环;学院将继续举办类似沙龙活动,邀请更多艺术家来前来交流,努力构建校城融合美育交流平台,促进技艺结合,激发新创作,内外结合,提升学校美育教育水平。
此次沙龙,为在场老师带来新的技法、新的知识、新的思考,将陶瓷钢笔技法与美育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弘扬陶瓷文化,促进学校特色学科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育人氛围,为学院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沙龙结束后,现场嘉宾和老师们合影留念。
个人简介:
董善习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51年生于山东淄川。1972年就职于山东淄博瓷厂,始从陶瓷艺术。1984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8年赴澳大利亚,1992年赴韩国举办刻瓷艺术展。历任淄博瓷厂科研所所长,艺术瓷分厂厂长,洪山陶瓷厂总工艺美术师。2002年被山东省陶瓷工业协会授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称号,2003年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轻工系统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10年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现为中国陶协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山东陶协刻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12年与任允鹏先生合作,先后成功研创刻瓷烤彩工艺及陶瓷钢笔墨水技艺,受到广泛关注。
高承传
1951年生于山东博山。自幼喜欢画画,1968年就职企业。1977年调入淄博市工人文化宫,在宣传科任职,负责美术工作。期间进修于鲁迅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曾任文化宫宣传科科员、科长,文化宫副主任。1986—2013年为淄博市油画壁画艺术研究会副会长,1998年调入淄博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任淄博职工书画院院长,现为“李渝基新钢笔画艺术工作室”画家。
2011年开始对钢笔画产生浓厚兴趣并专注于此。外出采风写生与室内架上绘画并举,坚持研究学习新钢笔画,笔耕不辍。2019年开始研习陶瓷钢笔画,今年9月在淄博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画展,受到好评。
(责任编辑: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