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语”不言,美育有声
2020年6月22日下午,美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自主设计并筹资制作的公共艺术品——“石语”在学院门口绿地正式落成。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立斌,学生工作部(处)处长赵明和设计团队的毕业生一同为作品揭幕。参与揭幕仪式的还有教务处副处长郑兆青、学院领导、部分师生代表。
(揭幕现场)
该雕塑作品以“石语”为主题,主体造型为淄博文石,是由2016级环境设计(中韩合作)专业李兆、王宁、陈硕、宋文奇等4位毕业生设计制作的。作品主题造型为不锈钢材料,高4米;底座由耐侯钢材料制成;落地周围还有9个大小不一的不锈钢材质的鹅卵石造型。
(雕塑作品“石语”)
“听到你们在毕业前要为母校捐赠雕塑作品,我很感动,你们这一举动充分体现了对母校的感恩,体现了一种家国情怀。四年前,你们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山理工,大学四年里,你们秉承校训精神,养成了优良的学风,争做‘五有’人才,如今你们学有所成,也是母校培养的结果。”揭幕仪式上,王立斌对设计团队的学生说。
(王立斌讲话)
这件雕塑作品是团队毕业设计《山东理工大学心理疗愈空间环境设计》的一部分。半年前,4位同学主动找到环境设计系主任怀康老师,说想结合自己所学专长为母校和学院留下一点标志性印记,以表达他们对母校的感情。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把这个想法和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将设计中的雕塑部分制作成公共艺术品,整个过程耗时2个多月,花费8万余元。“希望通过这种形式,为母校的文化气息增添一抹新的色彩,希望母校和学院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焕发新颜,越来越好。”李兆说。
谈及作品造型的寓意,怀康介绍说:“和南方人对于太湖石的情感一样,淄博文石是北方造园及其他文化空间中不可替代的典型象征物。但与传统不一样的是,材质选用不锈钢,体现现代风尚的同时,还借用了其镜面效果,物随景易,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外围景致、不同着装人群,均能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也正是这种变化,静止的雕塑有了鲜活的生命,成为名副其实的‘灵石’。石,不语;景,有情。故作品取名《石语》。”
美术学院院长宋力说,学院一直对照党委书记吕传毅同志的提出“五有人才”标准,加强文化育人,优化学院环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去年,3位2015级毕业生捐资自主设计学院阅览室,今年,又有4位2016级毕业生捐赠自主设计的公共艺术品,学生利用所学专业,深情回馈母校,已经形成了一种好的传承,体现了他们身上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专门知识、实践能力等,也体现了学院环境育人、以美育人的成效。
(揭幕现场合影)
最后,王立斌与设计团队师生亲切合影,并深情寄语毕业生:“在毕业之际,我代表学校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所有的毕业生表达最美好的希望和祝愿,希望你们用知识建设国家、用爱心奉献社会, 祝愿所有的毕业生永远幸福、永远快乐。学校是你们永远的家,希望你们常回母校看看。”
(王立斌与设计团队师生合影)
(责任编辑:张欣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