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东理工大学委员会办公室文件

中共山东理工大学委员会办公室文件

鲁理工大党办发〔20149


党委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

关于印发都光珍同志 张新义同志在2014

暑期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的通知

各党委、党总支,各部门、单位:

2014828-29日,学校举办了2014年暑期工作研讨班。会上,党委书记都光珍同志,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新义同志分别作了重要讲话。现将都光珍同志、张新义同志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党委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

201492

2014年暑期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

2014828日)

都光珍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暑期工作研讨班,利用一天半的时间,学习贯彻2014年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暑期读书班精神,分析把握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和交流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建设、协同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大学制度建设、党建思政等方面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扎实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今年的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暑期读书班邀请了教育部社科司、职成司、高教司的领导做了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左敏厅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讲话既有对山东省最近一段时间重点抓的主要工作的总结,也有对当前高等教育一些难点热点的分析阐述,还对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如何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推动的重点工作做了部署。

当前,高等教育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推进特色办学的新时期,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深刻把握当前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立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认真总结过去实践,深入探讨现实问题,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着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下面,我结合学习传达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暑期读书班等会议精神,讲几个需要大家重点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供大家思考研究。

一、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强调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到:“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习近平总书记还讲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这充分表明,核心价值观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极端重要性,及其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中高校所应担负的重大责任。

学校党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德树人,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比如说,出台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实施办法》,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才培养和推进学校建设发展进程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作用;充分利用校报、网络等媒体平台,选树师生典型,开展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宣传报道;加强大学文化建设,举办全校性科技文化艺术节,引导广大师生以传承弘扬先进文化为导向,扎实推动大学文化建设等等。

实践证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要落到实际行动中去,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广大师生员工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习工作中,努力使其常态化、生活化。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他说:“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以下几点上下功夫。一是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二是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四是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对于广大教师而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还要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服务师生,更加注重研究业务,更加注重品行修养和作风改进,履职尽责,率先垂范。

希望大家要进一步增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大意义的认识,把其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深入探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内容、载体和方法,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活动。

二、关于应用型大学建设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关于应用型大学、现代职业教育的话题是当前高等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在这次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暑期读书班上,左敏厅长在讲话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论述。她讲到:应用型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职业教育”,其实已经超越了原有的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范畴,应该称为“大职业教育”;应用型大学是“大职业教育”的一部分;从人力资源角度讲,不同的职业如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具有不同的岗位要求,但这些为不同专门劳动岗位培养人才的教育都可以称为职业教育。在这个概念下,应用型大学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该属于大职业教育人才。但是应用型大学与职业教育又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传授知识的结构、思维方式、侧重点、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

思考研究这个问题,要关注两点:

第一点,要深刻认识到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受到中央领导前所未有的重视。

今年623日,在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他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接见与会代表时作了重要讲话,强调一要把职业教育放在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和促进充分就业全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二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三要用改革的办法把职业教育做好办强。会前,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在主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题协商会上也强调:职业教育问题关系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关系亿万劳动力就业,既是教育问题,更是重大民生问题和经济问题。

会议召开后,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随即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家高度重视,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对于这个问题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系统研究。

第二点,山东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出台了45件配套文件,建立了28项制度,已经建立起了上下衔接贯通的职业教育立交桥。

比如说,省里正在开展的中职与本科“3+4”形式的分段培养教育,高职与本科“3+2”形式的分段培养教育等等。这两种新形式的教育培养模式,我们都参与了其中。学校与淄博职业学院合作,每年招收100名学生进行“3+2”模式的培养。今年春季高考学校又招收了9个专业360名学生进行“3+4”模式的培养。这些学生与普通高考录取的学生在学习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何把这些学生培养好?这既要发挥我们的优势,又要考虑学生的基础,还要借鉴职业教育成功的经验做法。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需要认真研究并组织实施好。

目前,地方普通高校转型问题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办学定位的主要依据是人才培养类型的定位。对于我们学校而言,在办学定位上,我们一直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说不存在转型的问题。这些年来,学校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扎实实施本科教育优质工程,坚持举行和组织广大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科技竞赛、技能竞赛,进入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行列,首批进入了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在2007年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专家组对我们“立足山东制造业,坚持服务地方的办学方向,创新本科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认可。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过去十几年,学校发展与高等教育大扩张同步,在办学规模上也有了快速发展,客观上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衔接缺乏有效机制,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差距,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有差距,部分专业没有坚实的社会行业基础和相对稳定的就业面向。有些课程内容还比较陈旧落后,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亟待拓展与加强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完善。

三、关于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水平决定办学水平。学校对师资队伍建设高度重视,这些年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师资队伍数量基本能够适应教学科研要求,质量上也在不断提高。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应用型教师。目前,学校的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主体,45岁以下的教师占到近70%,这部分教师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行业企业一线的实践锻炼,动手实践能力相对不足,这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来说是一个短板。如何加强青年教师这方面的训练,老教师如何带好青年教师,怎样积极开展好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在这些方面需要落实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要在建立青年教师到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的激励机制上下功夫,尤其是要在教师职称、待遇确定等方面完善制度。要加强对教师分类管理的研究,引导激励广大教师提升应用能力。要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有良好学术背景、有丰富学术经历、有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大师级人才,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四、关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围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这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今年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暑期读书班上,左敏厅长围绕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出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之一就是要明晰高校内部管理权属,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在这方面,她指出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在加强党的领导前提下,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分工实现机制,既要保证党委作为学校的领导核心,把握学校的办学方向,又要支持校长作为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在党委领导下独立行使职权。二要建立健全教授委员会等学术组织制度,完善教授治学的基本途径,实现大学内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分离。三要创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主要聚焦在进一步完善院校两级管理体制问题,通过管理重心下移,使二级学院的责权利对称,充分调动二级学院办学积极性。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科研管理机制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人事管理机制。五要进一步完善校内评价机制,转变评价观念,完善评价体系,引入现代评价技术,建立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实现对教师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正确引导与管理。

按照教育厅的统一部署,学校正在开展大学章程制定工作。章程是一所学校的“宪法”,是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也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标志。制定好学校章程对于实施依法办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现科学高效管理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章程制定过程是一个学习研究的过程,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也是一个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章程(征求意见稿)已经发放到大家手中,今天下午,宇声书记还要对章程(征求意见稿)的起草情况进行说明。希望大家认真阅读章程文本,结合学校实际深入思考,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建议。同时,要以学校章程建设为契机,结合正在深入推进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章程中涉及的相关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校治理结构,逐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

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与作风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强化反腐败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进展,极大地振奋了党心民心。广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

一是要切实担负起反腐倡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各级党组织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省委书记姜异康在省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无论党委、纪委还是其他相关部门,都要对承担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签字背书’。对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不力、致使不正之风得不到有效治理、造成不良影响的,对不负责任、不抓不管导致发生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要实行‘一案双查’和针对问题的倒查,真正做到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主动负起责任。二是要坚持“常、长”二字,做到反腐倡廉要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要警钟长鸣。一定要克服临时心理和侥幸心理,克服不以为然思想。三是要严格遵守纪律,执行制度规定,在守规执纪上做表率。学校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制度的关键在于落实。希望广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制度各项规定,加强自律,把制度规定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带动优良作风形成。四是要监督到位。充分发挥纪检部门监督作用,针对重点工作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监督监察力度,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对违规违纪行为要严格纪律,严肃查处。五是要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注重工作总结,研究工作规律,把零星做法系统化,成功经验制度化,通过制度完善,形成抓党风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

以上5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大家在会议期间和今后工作中深入思考研究,联系工作和思想实际认真加以落实。

2014年暑期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

2014829日)

张新义

老师们、同志们:

2014年学校暑期工作研讨班,历时一天半时间,主题明确、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成效明显。研讨班上,校党委书记都光珍同志作了动员讲话,传达了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暑期读书班精神,提出了大家工作中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5个方面问题。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黄兴胜同志作了有关大学章程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专题报告,对我们深刻理解把握高校章程制定的依据、意义和相关规定,研究制定好本校章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党委副书记张宇声同志对学校章程(征求意见稿)作了起草说明,并对下一步学校章程起草制定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5个职能部门、9个学院的相关负责人,分别结合工作职能及学院建设,围绕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建设、学生管理与服务、科研工作与协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风建设等主题,作了典型发言,谈经验、谈体会、谈思路、谈措施,目标思路清晰,措施具体得力,讲得都非常好。都书记的讲话、黄司长的报告、张宇声副书记的解读说明以及各相关部门、学院的交流发言,对推进学校相关领域的工作,都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针对性,希望大家在今后工作中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加以学习借鉴和贯彻落实。

2014年上半年,全校上下按照年初工作要点的部署,围绕各自职责分工,爱岗敬业,务实进取,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例如:教育教学方面,1项成果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3项成果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1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与东岳集团签约联合培养“高分子氟硅材料”应用型人才;获批7个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方面,做好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申报、成果评选与鉴定等工作,目前已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社科基金项目6项;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11项,2篇论文入选“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论文”;与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有关企业组建了恒汇科技研究中心、迈特力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56位新进博士已来校报到,17名教师获山东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计划资助;完成了教职工首轮岗位聘用期满考核和第二轮分级聘用工作,并研究制订了新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办法。招生工作方面,招收首届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557人,入学后各类在学研究生规模将达到2600人;本专科生招生还没有全部结束,今年招生计划涵盖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生8580人(本科8280、专科300),截至820日共录取本专科学生8790人,其中本科录取8485人、专科录取305人,比计划招生数多录取210人;26个专业在山东省列入本科一批,部分专业在河北、河南、吉林、甘肃、宁夏、江苏、重庆等7个省份列入本科一批,生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进一步提升;另外,面向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录取少数民族预科生65人。后勤服务保障方面,顺利完成办公用房调整搬迁工作;完成1213号教学楼以及8号学生公寓等楼宇粉刷、设施维护与第四体育场改造等工作,启动西校区供暖换热站建设;网络信息中心机房搬迁工作启动,新一代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印发了班级导师制实施办法,调整优化了学生公寓入住学生的学院布局。这是对上半年部分工作的大概梳理,成绩和亮点总结得可能不是十分全面,总体上讲,学校上半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势头良好。

下面,我围绕应用型一流大学建设、下半年重点工作、提升工作水平和质量,讲三点意见。

一、继续加强内涵建设,乘势而上,迎接新的挑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工作拉开序幕。当前高等教育界推动的三大改革工程,即高校分类体系与分类管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成为任何一所大学不能不重视研究与实践的重点任务。其中,高校分类体系与分类管理中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最引人关注。我认为最可能引起困扰的,首当是立志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地方高校,这些学校往往都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兼有学科学术型和应用型叠加特色,这些学校需要从新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科学、内涵、特色、定位发展。前阶段,学校接到山东省教育厅转教育部通知,要求高校自愿报名加入全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联盟。我校没有报名。一是考虑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已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对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政策与内涵的研究与理解还不够深入。

高校分类在我国高校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座的都是恢复高考制度进入大学并在大学工作的,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历历在目。1977年恢复高校招生制度的同时恢复了重点高校建设制度,一批被指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开始向“教学和科学研究”两个中心迈进。转向市场经济后,各种类型大学都争上层次、上水平、办特色,进而促进了高水平、研究型、一流大学的建设,也就是形成了目前全国大学三六九等的“圆圈”理论,即“圆心”是北大、清华,由内到外依次是“985”工程(2+7,985”二期高校,“211”工程大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大学,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这实际上已成为高教管理部门和社会公认的分类了。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按照这样的“圆圈”理论,来划定高考录取的不同批次分数线,并引导着千万个考生选择高校志愿,这实际上固化了“圆圈”中每类大学的生源质量和结构。我校是“圆圈”内阶跃升迁的受益者,正逐步向“圆心”靠近,其成果就是26个专业在8个省列为一本招生,由此带来了生源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估计平均招生分数提高30分左右)。

最近,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政府管理和社会舆论又引导和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高校分类议题为何如此备受关注?国家教育发展中心马陆亭研究员认为原因有四:一是大学已走出象牙塔,高等教育已融入社会;二是现在高教的体量很大,毕业生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加;三是高校模式趋同,已不能适应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四是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教育结构和质量的需求将会更高。据此可以理解,要求大学分类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需求,落脚点应该在人才培养上,这就要求学校通过高水准的教学、卓越的学术研究和良好的社会服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应满足人才成长发展的多元化需要,学校的办学定位需要在发挥自身特色的基础上选择层次、类型,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职能的实施力度要有科学合理的优化搭配,从而行使好大学使命,实现好办学目标,这就是大学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高等教育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省教育厅左敏厅长针对这一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机制、创特色、争一流作了很好的诠释。因此,我们在应用型一流大学建设中,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在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更大贡献,办学水平争创一流,这样的目标愿景应该符合学校长远利益。在应用型一流大学建设进程中,教育教学质量是最核心的要素,提升和保证教育质量是转型发展建设的最大公约数。毫不夸张地说,不把教育质量放在第一位的大学,无论怎么定位,都将不会有美好未来。抓住了质量这一本质和核心要素,大学的何去何从,也就不难选择了。

前几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案,本次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暑期读书班上,教育部高教司张大良司长作了报告,同时介绍了山东省即将出台的关于高校质量提升的任务、举措。十分欣慰的是,我校近几年在发展内涵方面出台的有关本科教学、学科专业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一系列重大工作计划、工程和项目,无一例外地囊括了省即将出台的关于转型发展的方案内容,并通过先期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我们赢得了发展先机,对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从而跻身全省一流大学建设方阵,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我们促进内涵发展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思路清,方向对,抓得准。为此,我们要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心无旁骛地继续深入落实学校既定的各项内涵发展的重大工作部署,只要全校上下齐心协力、献出智慧,抓出水平、抓出质量,理工大学定会收获更丰厚的回报。

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多薄弱环节,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的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我们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的治校能力、治理结构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发展的要求等,都存在明显的差距。这需要我们在实现学校新的发展目标的进程中,紧紧抓住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和教育质量核心要素,不贪大求全,不急于求成,也不妄自菲薄、望而却步,充分认识自身的办学条件与特色,遵循比较优势原则,继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继续强化内涵建设,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充满激情和自信地走上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和综合实力跻身全国高校百强的目标之路。

二、突出重点,细化方案,扎实做好下半年工作

关于学校下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在深化教育改革精神推动下,按照年初工作要点的部署,全面系统梳理,尤其是对学校确定重点抓的各项工作,要逐项分解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方案,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和落实。下面围绕着学校重点行政工作,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育教学方面,要按照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以及第二期本科教育优质工程的部署要求,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做好学分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持续不断地加强教学基本要素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其中重点是要着力抓好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抓手。我们在第二期本科教育优质工程中,明确提出了“教学卓越”的目标,其中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要切实转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状,把实践育人、实践教学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以强化落实实践教学有关要求为重点,以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内容为基础,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依托,以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为保障,调动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推动实践教学的合力,促进实践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是要系统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要围绕学校修订的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突出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依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计划与标准,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监控,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完善“三层次、六模块、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要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推行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改革学习效果考评体系。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搭建校内外、课内外相结合,集创新、创业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尤其是以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园等平台为依托,发挥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和指导教师的优势,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创业计划和模拟活动。

二是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要制定完善教师实践教学和育人的规定和政策,鼓励教师增加实践经历,统筹安排教师指导和参加学生实践教学与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产业化科研项目,并积极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此外,要主动聘用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学生专业实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对此,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关于“企业导师”“创业导师”进学校的相关计划和方案。

三是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实践教学,必须将课堂搬进企业,将科研注入一线,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锻炼破解现实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工程实训中心、实习实训基地等共享平台建设,拓展完善工程实训中心的功能,继续开展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要采取校所合作、校企联合、学校引进等方式,建设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强化现场教学环节,力争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构建“多方参与—全程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和培养机制。

(二)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要按照学校加强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意见要求,做好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制定落实等工作,稳步提升学科综合实力、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其中重点是要着力抓好协同创新工作,努力打造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凝聚高层次人才、凸显产学研合作优势的科研创新平台。学校去年出台了“加强协同创新的意见”,明确了协同创新的思路、模式和目标。前几天,学校召开了山东省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理事会议,并举办了中韩新能源汽车未来技术学术交流会,对推进新能源汽车研究工作,密切校地、校企、校校协同创新,扩大学校学术影响力,都产生了积极作用。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协同创新理念。对“协同创新”的理解和把握,全校上下要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政策到位、规划到位、领导到位、落实到位。“协同创新”是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创新力量等创新主体,围绕同一目标,共享优质资源,展开深层次、多样化的交流合作,形成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协同模式,从而产生更多的创新成果,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协同创新要从科学前沿、国家重大需求、行业产业和区域需求等出发,以需求和问题作为启动工作的导向,根据科学依据分类分层,准确评估。学校层面要负责顶层设计、宏观布局、统筹协调、经费投入等重大事项决策。科技处、学院等部门单位要各负其责,明确任务,相互协调,找准协同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将方案落实到位。其中,协同创新中心的定位、目标和任务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中心的发展前景和服务面向。

三是要大力培育协同创新平台。在扎实做好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特色,选准方向,凝练优势,鼓励学科交叉与融合,联合校内外各类创新力量,形成校校、校企、校地协同等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特别强调一点,要融合校内不同学科力量,把学校相关学科群、交叉学科新的增长点培育出来。重点是结合现有省级创新团队、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按照“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的原则,适时遴选培育一批校级及以上的协同创新平台。

(三)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认真落实人才工作会的各项部署,深入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努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优化人才干事创业环境,其中重点是要着力抓好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乐 教 好 学 和 谐 创 新